服務熱線:86-0512-65990051
86-0512-65990052
手機:13812641816(微信同號)
15962214929(微信同號)
:2807162754
1804935070
郵箱:1176651420@qq.com
網址:http://m.kuyuhao.com
在自然界里,有許多肉眼不能直接看見,必須借助于顯微鏡放大才能觀察到的微小生物,這些微小生物總稱為微生物。
簡單的講微生物主要分布:空氣、水、食物、人體等。在一般空氣中,微生物800~3500/m3,在嚴重的污染的水中可達到107個/ml。
對于制藥企業來說,一旦出現微生物污染,處理起來非常棘手,所以做好防范措施極為重要。
知己知彼,百戰不殆!有效的防范措施,需要針對微生物的特性進行規劃。
微生物的生命活動與外界環境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,適宜的外界環境,能促進微生物的生長繁殖;環境不適宜時,微生物的代謝活動也隨著改變,引起微生物的變異或死亡。
主要影響因素是溫濕度:
①溫度和化學因素對微生物的生長繁殖影響極大。
②濕度可以促使細菌的生長,特別對霉菌繁殖有更快。因此防止濕度過大對于避免染霉菌有一定的作用。
①空氣中的微生物及微粒,是空氣潔凈技術要解決的主要對象。
②空氣中的微生物一般來自灰塵微粒,人的皮膚與衣服,以及對話、咳嗽、打噴嚏等行為產生的飛沫。
③微生物的數量取決于灰塵量和活動狀況,例如,有活躍人群比無人群的地方微生物多,不潔的房間比清潔的房間多,潮濕的地方比干燥的地方多。
④盡管空氣不是適合微生物生長繁殖的天然環境(因不含必需的水分和營養),但是一般的大氣環境仍含有不少的細菌、霉菌和酵母菌。
⑤例如,葡萄球菌屬、鏈球菌屬、桿菌屬、梭狀芽胞桿菌屬、棒狀桿菌屬、青霉屬、曲霉屬、毛霉屬和紅酵母屬等。
過濾空氣
①空氣潔凈技術采用的過濾方法過濾是最常用的方法。
②過濾介質種類很多,例如:纖維素、玻璃棉或人造纖維等。一般應除去大于0.1um 的微粒及微生物。
③空氣凈化裝置可用于整個房間如無菌操作室,也可只限于操作區域局部如超凈工作臺。它允許經過濾的空氣氣流不斷地流過工作區,氣流方向可以是垂直的或者是橫向的,取決于設備的類型及設計。
④制藥企業應對空氣凈化裝置定期監測檢查,確保各種技術參數符合法定的技術標準。
化學消毒
①化學消毒劑種類較多,有一些化學消毒劑如甲醛,因有刺激性,所以作用受到局限。
②福爾馬林為40%的甲醛溶液,熏蒸在空氣中的濃度為1-2mg/L,相對濕度為80-90%時效果較好,但現已較少用。
③使用臭氧發生器的效果已得到證實,現已開始廣泛應用。其滅菌是物理、化學及生物學等綜合作用。
紫外線照射
①房間安置固定的或可移動的紫外線燈,采用紫外線波長為240-280nm之間,以253.7nm處殺菌力最大。
②但穿透力較差,可被不同的物品表面反射。使用時應考慮燈具的壽命,約1400h時需更換。
①工藝用水在制藥企業防止污染及作為制藥用水方面至關重要。因為它不僅作為產品的一個成分,而且需用其洗滌或冷卻。
②藥品的微生物污染的關鍵環節在于工藝用水,因為水是微生物生長代謝的一個必要成分。
③水中的微生物種類較多見的有:假單胞菌屬、產堿桿菌屬、產黃菌屬、產色細菌屬和沙雷菌屬等。這些細菌營養要求不高,適宜溫度較低,一般來自土壤侵蝕、雨水沖刷及腐敗動植物的污染。
④垃圾和工業廢液污染的水源中約98%含有革蘭陰性細菌、微球菌屬、噬細胞菌屬,此外還有酵母菌、類酵母菌和放線菌。
那么,制藥用水有什么標準呢?
①制藥過程中,用水的質量還是非常嚴格的,根據工藝需要選擇飲用水、純化水或注射用水。
②一般來說,制備注射劑必須采用注射用水,制備口服制劑需用純化水。(中國藥典收載了純化水和注射用水的質量標準。)
③常用的對水消毒的方法,與空氣消毒的方法一樣,也是化學消毒劑、過濾與紫外線照射3種。
化學消毒劑方法較常用,效果也最好,常使用次氯酸鈉或通氯氣。
紫外線照射法適用于需要特殊處理的水,例如對光學透明度要求高的,一般來說在末端之前。與化學消毒劑相比,經過處理的水無臭無味;與膜濾器相比,不會產生微生物移居濾器的現象。
制藥用水系統,應該將這三種方法綜合應用,安裝在合適的位置。除此之外,水系統中的設備、管道消毒也屬于制藥用水消毒。
廠房建筑物的內表面,以及設備表面、容器內外表面等,都可能是微生物寄存的地方。
具體防范措施如下:
①廠房、庫房以及實驗室必須清潔到位,擺放整齊。
②建筑物表面建筑物表面不透水,光滑平整、無裂縫、接口嚴密、無顆粒物脫落,并能耐受清洗和消毒。
③設備、管道應易于拆卸、結構簡單,便于清潔和消毒。
④藥品生產過程中使用的容器都應進行清洗和消毒。
①微生物廣泛分布于自然界,人體與自然環境接觸,當然也不能例外。
②凡是人體體表皮膚與外界相通的腔道如口腔、鼻咽腔、腸道、眼結膜、泌尿生殖道均存在不同種類的微生物,其中有些微生物可以長期寄居在人的體表、皮膚和黏膜上。
③這種正常狀態的微生物群有一定的種類和數量,與宿主及體外環境三者保持動態平衡,有益于宿主健康,構成相互依賴、相互制約的生態學體系,這類微生物稱為“正常菌群”,這種生態環境稱為“微生態平衡”。